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提出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总体思路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使我市进入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能力、实现发展超越的新阶段。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同时也使我们面临极大的压力和挑战。能不能将新战略由纲领变为行动,由“写意”变成“写真”,需要全市上下万众一心、奋力拼搏,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和前提是能否实现“超越自我”。
一、只有超越自我才能谋划科学发展大格局,形成干事创业大气象
超越自我,是一种积极进取不断突破自身能力素质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不倦追求努力实现理想目标的精神境界。不断地超越自我,开拓创新,追求可能,挑战极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精神和不竭动力。在当前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转变发展方式的挑战,特别是发展相对缓慢的巨大压力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超越自我”的精神和气魄。
首先,只有超越自我才能谋划科学发展的大思路。哈尔滨在多年经济社会发展中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和兄弟城市特别是区位、资源条件差不多的城市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和不足,曾被有关媒体评为“十大失落城市”。过去我们常说前面标兵越来越远,后面追兵越来越近,现在是追兵无几,且已兵临城下。因此,只有调整发展参照系,横向对比找差距,才能从沉迷于过去“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的梦幻中警醒,才能超越自我的盲目乐观和固步自封,确定奋起追赶、三年晋位的奋斗目标。近年来许多城市纷纷抢抓发展机遇,重新审视城市资源和发展思路,调整发展战略。如杭州跳出围绕西湖建设改造的思路,实施了沿江开发、城市东扩战略,由“西湖时代”转为“钱塘江时代”。无锡也启动了太湖新城建设,从传统的“运河时代”迈向更加开放的“太湖时代”,实现了发展战略的跨越。哈尔滨是一座因水而生、依江而兴的城市,虽然开发松北、两岸繁荣提出多年,但主要发展精力仍在江南老城区,百里松花江的优势和资源并未充分利用。只有真正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跳出传统思维的束缚,才能以更宽广的眼光和历史纵深感来谋划城市发展空间和战略,真正做到“以松花江为纲”,建设“百里生态长廊、万倾松江湿地”,打造“北国水城、科技新城、工业大城、商贸都城和文化名城”,进入“以水定城、以江兴城”的“松花江时代”。
第二,只有超越自我才能构建跨越发展的大格局。哈尔滨的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但工业规模不大、比重不高;哈尔滨科技资源比较雄厚,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人才“雁南飞”;哈尔滨正处于投资拉动阶段,但招商引资多年在低位徘徊,民间投资、民营经济比重较低。只有正视哈尔滨发展的差距和短腿,重新审视哈尔滨的优势和潜能,着眼于增长发展后劲、拓展发展空间、提高城市竞争力,谋划推进几百平方公里的科技新城和工业新城建设,整合各级各类工业园区,才能构建工业强市、科技兴市的大格局,真正拉开大项目和新区建设的骨架,才能使招商引资有广阔空间,科技成果有转化平台,民间投资有用武之地。
第三,只有超越自我才能营造干事创业的大气象。大气象就是大作为、大氛围、大环境,有大作为才有大气象,干大事业才是大环境。市委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提出后,全市各级干部群情振奋,摩拳擦掌,纷纷投入实施新发展战略、推动大项目建设中来,形成了上下一心抓发展、上项目的浓厚氛围。我们讲发展环境,绝不仅仅是干部作风上的问题,最大的发展环境,是一个地方真正形成干大事创大业的氛围,形成大投资大开发的热点。只有超越自我、勇于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大发展、干大事业、有大作为,才能形成商贾云集、踊跃投资的大环境,形成凝心聚力谋发展、奋力拼搏干事业的大气象。
二、影响我市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没有解决好“超越自我”
我市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超越自我”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是主要原因,或者说哈尔滨的许多问题是出在对“自我”的不当认知和把握上。
首先,在“自我”定位上,一些单位和个人没有处理好部门工作与发展大局、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在部分干部和部门中,把权力部门化、权力私有化、权力利益化,把党和人民赋予部门和个人的权力异化为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的工具,把部门和个人利益凌驾于公共利益和群众利益之上。一些部门也在讲服务发展大局,但在具体工作中不是以企业项目为中心,而是以部门个人为中心;不是为企业项目服务,而是企业项目围绕部门个人转。
第二,在思维定势上,一些部门和个人习惯于按规定条文办事,没规定条文的按惯例办事,没有惯例的或者不能办、或者由领导签字才办。遇事不愿负责、不善变通、怕担风险,只要自己不担责任,事情办不办、项目成不成、企业发展不发展与本部门和个人无关。
第三,在发展方式上,习惯于循规蹈矩,靠现有资源发展,靠现有能力做事,不善于抢抓机遇,谋划新的发展题材,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在项目建设上习惯于自己规划自己干,不善借力发展、利用外脑、引进战略投资者。习惯于有多少钱干多少事,不善于经营区域资源融资升值,不善于吸引民间投资干事创业。
第四,在体制机制上,部门之间自我闭合,不善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发展的事情、推进的项目工程,往往不是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一些部门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而是以部门为中心,涉及多个部门的缺少合作配合,政府的整体功能和合力没发挥出来,问题推来推去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第五,在工作作风上,习惯于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仪式,现场有模有样,实际意义不大。许多工作在程序上、流程上、形式上走过了,但实际效果如何,问题解决多少很少关心。
三、在实现发展新战略中超越自我,执政为民
实现市委确定的新发展战略,关系到哈尔滨的前途命运,关系到990万人民的根本利益。能不能胜利完成这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是对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党员干部执政能力的严峻考验。我们已经错失了许多机遇,已经到了退无可退、背水一战的关键时刻。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共产党员都要紧紧团结在哈尔滨市委周围,勇于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打一场绝地反击、攻关夺隘的攻坚战。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超越自我,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理性。解放思想、超越自我就是解决好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责任意识和发展能力问题。一要明确自我定位,处理好部门和全局、个人利益与共同愿景的关系。超越自我就是超越自我意识的狭隘,超越自我的不良心态和品质。只有把个人融入到为全市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谋福祉的伟大事业中,才能实现其人生价值。只有跳出部门和个人自身的狭隘目标和利益,为全市人民共同的美好愿景而奋斗,才会具有强大的心力和精神力量。二要挑战自我极限,保持创造激情。超越自我就是挑战自我、追求可能,就是挖掘自我潜力、释放自我潜能、不断突破自我能力的上限,不断创新、突破和创造的过程。有着庄严使命和共同愿景的人会始终对所追求的事业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善于运用变革创新的力量,具有坚韧奋斗精神,充满合作精神,并努力提高效率。三要善于系统思维,提高谋事和发展的能力。超越自我就是要跳出自我思维的局限,改变直线性思维方式,认清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看清自己与世界的一体联系,善于用系统思考方法,学习先进经验,把握发展大势,抢抓发展机遇,谋划和推动城市和区域的大发展、快发展。
第二,要进一步体制创新,变革自我,创造干事创业的命运共同体。超越自我既是一场思想解放和思维方式变革的思想革命,也是一种推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制度创新。多年来遗留和形成的体制机制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市的发展。要以服务企业、推进项目建设为根本工作标准。过去部门服务企业和项目不够好的主要原因,是部门和工作人员不承担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对企业和项目服务多少好坏不影响部门和个人利益。应该通过将部门应承担的服务招商和投资项目的任务指标化,可检查、可考核,完成好坏直接与部门利益和干部任用挂钩。这样就可以从体制机制上把部门和企业、部门和基层结成命运共同体,部门在搞招商、抓项目上就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要坚持以解决问题、推进项目建设为中心,理顺体制机制。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和前置要件,推进并联审批、超时默许,重点项目实行绿色通道、现场办公。对涉及多个部门审批解决的项目实行联合办公,一次性解决。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防止部门扯皮贻误时机。
第三,要进一步选配干部,激励自我,形成干事创业的用人导向。正确的战略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新的发展战略规划了发展空间和产业布局,迫切需要把它具体化为一个个项目,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寻求战略投资者和国际合作,解决土地、资金、审批等诸多具体问题。大发展、快发展需要成千上万能谋事、会干事、能干成事、又不出事的干部,需要启用、引进有专长、高层次的人才。因此,应该以干事创业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标准,配好班子、选好干部。同时,大力推进干部制度改革,让优秀干部和专门人才脱颖而出。还可以围绕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从党政机关、非经济部门抽调一批干部到一线工作,既解决用人之急,又可多方面培养锻炼干部。
第四,要进一步加强监督,约束自我,创造干事创业的优良环境。环境问题是影响哈尔滨发展的突出症结,环境问题的要害是部门和个人自我意识膨胀,职能部门和公务人员的公共权力滥用和不作为。抓环境要在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上下功夫。对直接影响企业和项目的部门,对审批和监管环节要作为重点,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机制,做到规范、公开、透明。抓环境要从具体案例抓起。可以设环境建设奖励基金,鼓励基层和企业对刁难勒卡举报,对查实的公开处理,对举报有功的重奖。抓环境还要在舆论监督、民主监督上下功夫。发展环境好不好、部门服务好不好,企业和基层最有发言权,也应该是最权威的评判员。我市机构改革后领导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度,一些实权部门的干部也可以实行聘任制。还可学习南京等外地经验,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团体和工商联等开展“万人评议政府部门”活动,评出最佳、最差部门和服务窗口干部,根据评议结果决定领导干部任用和部门奖惩。如果企业和群众真正掌握了评价部门和干部任用的发言权,我市的发展环境一定会有根本性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