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立论

【社情民意】传承祖国医学精髓 推动中医药在基层发展
发布日期:2021-04-26

  中医药是我国原创的医药科学和最具自主创新潜力的领域,已成为中国现代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中医药在防病治病、挽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正式施行,一系列中医药利好消息不断出台,推进了基层中医药的发展步伐。为更好传承祖国医学精髓,推动中医药在基层发展,建议如下:

  加强统筹协调,制定基层中医药建设规划

  应以职能部门为主体制定区域内统一的基层中医药建设规划,建立集中的制度平台、管理平台、集中培养、培训平台。依托大型中医药机构平台,作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培训实习基地。改造、新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特色科室,建立农村卫生院的中医特色诊疗服务。发挥民营中医诊所、中医馆等对周边居民的辐射作用,鼓励具有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诊所或到基层指导和出诊。

  完善中医药监管体制,实现中医药工作“有人管”

  建议主管行政部门在区县卫生局加挂“中医药管理局”牌子,专门科室主管中医药工作,切实推进中医药进基层工作。严格对带有中医字样机构的资质审核,应由卫健委、药监部门联合进行资格审查。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科学化,在诊疗中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增强可追溯性。对于电台、电视台、网络直播夸大效果甚至欺骗消费者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合理调控价格,降低中药售价并推进中医药服务进医保

  小处方大疗效是中医药治病的传统优势,控制中药饮片价格是推进中医药向基层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医药特色治疗纳入医保也是提高中医药服务人气的主要途径。因此,应推动中药饮片价格下降,把基层中医药治疗与医保相结合,划出合理的基层使用中药饮片和中医药特色服务项目进医保。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群众对中医药服务认同

  通过各类媒体和渠道大力传播中医药文化,营造全社会参与中医药宣传、科普中医药知识的大环境。运用中医药理论和方法指导居民健康生活,提高健康水平,使中医药文化贴近、融入百姓生活,让传统中医药在基层换发新的生机。

  发挥特色优势,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针对性

  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不断完善双向转诊政策,大力开展中医“治未病”试点工作,在基层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治未病工作室”,采用方药、针刺、艾灸、推拿、膏方、精神调摄、食疗药膳以及其他传统养生保健方法,有目标地阻止部分人群从“未病”向“疾病”的转化。

  夯实人才根基,提升基层中医药发展的软实力

  将基层中医药人才培训纳入全省医疗重点专业人才培训范围。联合医学院校,加大中医药全科招生力度,通过在校期间签订定向、定岗培养协议,吸引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利用医院与社区合作互动试点项目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借助“医院—社区课堂”,加强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更好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医疗服务中的作用。改革基层医疗单位人才引进机制,鼓励本地中医药人才回基层就业。适当放宽职称评定名额限制,激励更多中医药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引入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将服务量、群众满意度等因素综合纳入考核,将基层中医药服务的薪资待遇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保证基层中医药的整体服务水平。

  来源:民盟哈尔滨市委员会、农工党哈尔滨市委员会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