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
实施数字乡村战略是实现农业农村信息化、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措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数字经济为农业农村发展带来新机遇,5G建设将使农业农村发展跨上新的更大平台,电商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流通,推进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应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与新基建相结合、与未来社区建设相结合、与特色小镇建设相结合、与发展在线经济相结合;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着力发挥数字化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
一、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
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加快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建设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园区)。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积极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推进农旅结合电商项目建设,鼓励乡村旅游、农场租赁、民俗休闲等特色项目加入农村电商。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谋划建设一批互联网特色旅游乡村,依托“互联网+”深挖乡土文化独特资源,推动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管理服务智能化。
二、建立数字乡村治理综合平台
建立乡村治理综合数据库,加强乡村治理的数据应用分析,依托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以电子地图、遥感影像、三维实景地图等多类型、多尺度空间数据为基底,叠加各部门数据,按照全市统一数据信息标准范式,建设乡村治理综合数据库。构建乡村数字化治理信息系统,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系统,对农业农村生态环境进行综合监测。建设农村集体“三资”数字化管理系统,汇集资产权属、资产运营、财务管理、收益分配、产权交易、股份合作等涉及农村集体经济资源资产基础数据。
三、提升乡村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
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农村延伸,推广县政务网上办、掌上办,开展乡村医生上门问诊、社保办理、养老助残等服务“就近可办”,打通乡村服务“最后一公里”。建设村民e点通App,向村民提供各类智慧民生服务总入口,涵盖就业、就医、出行、旅游、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公益活动等模块。探索建设“三农”科教综合服务系统,整合相关科教资源,提供农业技术在线培训、农业专家在线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在线学习一体化服务。
四、强化数字乡村建设基础保障
加强资金保障,整合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和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探索PPP项目、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建立多方参与的数字乡村建设投融资模式。加强基础设施保障,着力提升乡镇光纤宽带渗透率和接入能力,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在农村地区同步实现商业化应用,强化数字乡村大脑建设,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民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涉农信息服务平台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强化数字乡村建设顶层设计,明晰数字乡村建设定位、目标、内容,制订数字乡村建设法规和标准。
五、提升农业数字应用水平
建强全市农业大数据中心,在数字哈尔滨(政务)总平台上,重点建设数字乡村云端应用平台。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化生产、网络化营销、数据化管理和在线服务数字化应用体系。拓展农业管理数字化应用,开发5G商用技术和数字智能在生产管理、产品流通、行业监管领域的场景应用。
六、提高农民数字运用水平
实施数字新农民培育工程,开展对农民数字化素养的培训,增强新型农民数字化技能。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返乡创业人员、农村青年、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重点人群互联网培训力度,探索“平台+专家+服务”的业务模式,对家庭农场主等进行直播电商等数字化新理念、新技术、新应用培训,培养善用信息技术、网络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民建哈尔滨市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