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哈尔滨太平空港经济区建设已被市委、市政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太平空港经济区建设将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对于经济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建议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超前谋划,高起点建设,为我市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一个不竭的动力源。
一、打破发展瓶颈,抓住战略机遇,大力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必要性
2008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的城市发展战略后,哈尔滨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和路桥建设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由于房地产开发和路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不可持续性,目前我市经济发展进入了瓶颈期,面临着转型的新挑战。
我认为,尽快建设哈尔滨太平空港综合保税区就是保证哈尔滨市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哈尔滨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保税区是指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根据国家规定,企业落户在保税区便可享有“免证、免税、保税”政策。例如:进入保税区内的企业生产的国内产品可实行退税,国外产品则实行免税。
建设太平空港经济园综合保税区,是进一步完善城我市市功能,改善国际经贸环境,提升对外开放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我们有效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城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哈尔滨太平空港经济区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到2020年,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将突破1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将达17.5万吨,建设空港保税区的时机已经成熟。
目前,全国共建设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多家,其中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是国内审批最早,现已建成投入使用。广州白云空港保税区、西安咸阳新区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已开工建设,我们的近邻长春市也正在筹划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建设事宜。因此, 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式的发展需要,应引起我们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不然,我们又要失去发展机遇,而再次落后于其他省市。
二、依托地缘、资源优势,优化要素配置,打造太平空港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分析
哈尔滨市作为黑龙江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丰饶。哈尔滨市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物产资源,良好的经济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发达的路网交通,为打造一流的太平空港综合保税区提供了保障。
(一)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
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最佳经停点,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之一。在哈尔滨建立太平空港综合保税区,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二)拥有良好的资源优势
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农产品产量都居全国之首。同时,哈尔滨地区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其中山参、黄柏等药用植物,猴头菇、木耳等食用菌,松子、榛子等野生油料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重要的出口资源。此外,哈尔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83种,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占有重要地位。
(三)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
哈尔滨拥有良好的经济基础。《2012年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5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810元,增长9.9%;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0.0亿元,增长31.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94.6亿元,增长15.7%;实现进出口总值53.3亿美元,增长4.2%;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581.4亿元,增长15.8%,呈现出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
(四)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哈尔滨市是驰名中外的旅游名城,市内建筑中西合壁,格调鲜明。人文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名城。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欧式建筑林立的中央大街,繁华似锦的都市风貌,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冰雪节”以及“国际经贸洽谈会”等,处处都折射出“东方莫斯科”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大量的涌入这座美丽的“冰城夏都”。
(五)路网发达、交通便利
哈尔滨市拥有路网发达的交通优势,这里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之一,主要铁路有京哈线、哈大线、滨绥线、滨州线、滨北线、拉滨线。刚刚开通高铁,更促进东北三省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快速流动,缩短东北与关内广大地区的时空距离,形成以高铁为主线,辐射周边城市,带动经济高速发展形成高铁经济。而主要公路有G10绥满国家高速、G1京哈高速、哈佳高速、哈大高速、哈同公路(同江)、哈黑公路(黑河)等。哈尔滨的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23家,开通的国际、国内航线达82条,通航城市达53个。交通便利,路网发达以及各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为设立保税区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三、超前谋划、科学布局,为太平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对策建议
如果能够实现在哈尔滨市太平机场附近成立空港保税区这一目标,我们就可以按照国家保税区政策,充分利用我市的地理优势,把中、俄、韩、日及欧、美等地的经济要素整合起来,增大进出口、转口贸易物流量、货值量和金融结算量,带动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加大哈尔滨市周边地域的吸引力、辐射力和牵动力,进而把哈尔滨市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又一个国际贸易中心。
建议一:由市发改委牵头,向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申请优惠政策,为太平空港保税区顺力开展工作提供政策保证。
建议二:在建设以航空为依托,汇集公路、铁路、航空综合交通优势的太平空港保税区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招商引资工作。千方百计地吸引一些重大产业项目落户空港保税区内,利用享受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带动和促进本区域乃至于全市、全省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议三:空港保税区是一个人才集聚高地。建议利用哈尔滨作为省会城市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的官产学研资源优势,通过引进、培养、培训等多种方式,构建适合空港保税区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人才梯队,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本地化,为太平空港保税区进一步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建议四:找准切入点,发挥好保税区特有功能的引领作用。保税区的功能定位为“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太平空港保税区起步阶段可利用我省的粮食加工、木材加工等资源优势为切入点,逐步向航空制造等其他重点产业发展,为引领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建议五:太平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和运营关乎哈尔滨市未来的发展,是我市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承载平台之一。建议尽快组建专门团队,虚心学习各地保税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立足我市实际,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综合保税区的总体定位、产业布局,梳理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探索破解渠道。同时,要多向国内其他保税区学习建设的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最终使我们的空港保税区建设尽量少走或者不走弯路。
被并案件标题:抓住发展机遇、重视优势资源抓紧建设空港保税区 被并案件提出人:刘秀英
被并案件内容:
关于抓住发展机遇、重视优势资源
加快建设“空港保税区”的建议
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是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国际经贸坏境,提升对外开放能力的重要举措。它对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加快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城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保税区享有税收、外汇管理等方面优惠政策,对进入到保税区发展的重大产业项目及优质企业,可以充分享受其优惠政策,加快企业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增加各级政府财政收入,促进本区域乃至全市、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保税区”定位在道里区适逢其会、优势明显
哈尔滨市政府提出“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后,哈尔滨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道里区作为哈尔滨市一个老的经济区,一直以来是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在道里区,既是保证道里区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道里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更是实现哈尔滨市、以至黑龙江省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
目前,哈尔滨太平空港经济园区建设已经被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纳入议事日程,而作为经济园区重要支柱的空港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无疑是经济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如此谋略,使两个项目的推进能够统筹规划、双轨并行、协调统一、完美融合。
二、道里区建设“空港保税区”的五大优势
在道里区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有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地产资源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绝对优势。
(一)区位优势 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东南亚至北美航线的最佳经停点,是中国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的重要空中交通枢纽之一,其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发展前景广阔。
(二)资源优势 哈尔滨地域广阔,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大豆、亚麻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植物、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这些资源在空港经济园区进行深加工服务与贸易,可以在保税区的政策引导下快速进入国际市场。
(三)经济优势 道里区经济基础良好,发展迅速。财政收入连年递增:2010年财政收入150172万元,2011年财政收入180548万元,2012年完成历史性突破,财政收入达到218543万元,增幅位列全市八个城区第一名。
(四)文化优势 哈尔滨是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市内建筑中西合璧,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在此道里区占有绝对比例,“东方莫斯科”、“冰城夏都”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特别是群力新区新型文化产业的兴起,正在形成以“文化”促“经济”的良好态势。
(五)交通优势 哈尔滨路网发达,是东北地区的铁路枢纽,同时道里区又是连接各区主要干线以及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重要城区。水运航线与俄罗斯、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相通。特别是航空航线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自然条件符合国家关于保税区设立在国家对外开放的口岸港区和与之相连的特定区域内,具有口岸、物流、加工等功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要求。
三、抓住机遇,大力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
在哈尔滨道里区成立空港保税区可谓正当其时,这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
目前,全国共建设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多家,其中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是国内审批最早,现已建成投入使用;广州白云空港保税区、西安咸阳新区空港综合保税区等已开工建设,近邻长春市也正在筹划空港经济区综合保税区建设事宜。因此, 在道里区太平国际空港经济园区建设中考虑并行建设空港综合保税区符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值得各级领导高度重视。若有迟缓,我们又要失去一次发展机遇,再次落后于其他省市!
二○一三年三月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