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996年中国药科大学毕业,1998年任哈药集团中药二厂致敏研究室主任,2002年被推荐为第十届哈尔滨市政协委员。大凡见过岳大彪的人,不难留下这样的印象:自信而不失谦逊,敦厚而不失敏锐。这个70年代出生的政协委员对人生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科学事业有着不懈的追求。他针对传统双黄连粉针剂刺激性较强、临床利用率不高问题开始了一系列科学试验。1997年,他提出钾离子、砷盐定量检测方法,改进双黄连粉针剂的生产工艺,大大减轻了临床刺激性,使双黄连粉针剂在临床上的利用率提高了一倍。随后他又进行了双黄连粉针剂中绿原酸的分解研究,为研制新型双黄连粉针剂提供了大量重要的参考数据。在此基础上,1999年他进行了双黄连粉针剂的过敏性研究实验。当时国内外的许多知名专家都进行过这一项目实验,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实验方法。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300多个日日夜夜的无休无眠,1000多次的琐细实验,无数次失败后的痛苦与冷静,都没有击垮他攀登科学高峰的信心和追求科学真理的乐观态度。2000年初,他避开传统的过敏研究方法,成功地作出了过敏介质的标准曲线,为攻克这一世界性课题奠定了坚实基础,不久他又确立了过敏介质的检测方法和双黄连粉针剂出厂前的内控指标,通过临床验证,过敏率已经降至千分之五以下。2003年“非典”病毒席卷全国,他更加埋头苦干于双黄连粉针剂的实验研究工作。他说,“SARS”当头,我们必须挺身迎击,冲锋在前。从他平静的语言中,透射出一股激情和力量。经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试验研究证明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的双黄连粉针剂对SARS病毒有一定杀灭作用。在岳大彪为科学事业努力拼搏的时候,他年迈的父母、劳碌的妻子和不满周岁孩子,不知为他的“言而无信”、“彻夜不归”、“茶饭不思”流了多少眼泪。他说,我很想成为孝顺的儿子,模范的丈夫和慈祥的父亲,但科学实验没有休息日,科学研究是不讲人情的。就是这样一个人,凭着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股闯劲、那么一股韧劲,为破解科学之谜不断努力奉献着。几年来,他还完成了苦碟子两种化合物单体提纯,橘半止咳颗粒和清热解毒口服液工艺改进,成功研制蛾苓丸、熊胆救心丹以及丹参粉针剂与其他注射剂配伍研究,其中满山红油包合工艺研究成果获国家QC二等奖,双黄连含漱液获得国家专利奖。由于他的突出表现,先后被评为哈药集团科研岗位明星、哈尔滨市劳动模范。“能够与挑战相伴是快乐的”,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始终是一名学生,只有不懈的努力,才可能有不断的进步”。鲲鹏展翅,扶摇羊角,岳大彪正在不断地履行着青春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