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人生无坦途,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人,才有希望到达胜利的彼岸。市政协委员、市教育研究院高级教师姚书元,就是一名依靠顽强奋发精神走向成功的优秀青年教师。1988年,我市中等教育正急需人才,此刻,姚书元这个东北林业大学物理系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踌躇满志地迈进市第十三中学的大门……一些学生到高中后普遍感到物理课难懂,有人编了顺口溜:“物理难,物理难,物理课上难开颜” 。有的学生曾为学不好物理暗自流泪,也有的学生干脆“弃理从文”;一些物理教师也常因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而深深自责。姚书元把物理教学方法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第二年,通过总结教学实践,他撰写了《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讲解“波的于涉”》的论文,这第一篇论文,当年就获得市优秀教学论文一等奖、省优秀论文二等奖。姚书元肯动脑、善琢磨,从不放弃提高自己的机会。有时重要的观摩课与自己的物理课发生冲突,就设法串开。一些“没名份”的研究课或公开课,他也主动去听。姚书元给自己压担子,在教研活动中经受磨练和洗礼。“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教学第一线经过摸爬滚打,他由一位教学“新兵”成长为“尖兵”,被评为省拔尖人才,破格晋升为高级教师。在第十三中学的十几年,姚书元还积累了不少“育人”的好经验。由于做过多年的班主任,摸索出了“三从、三抓”的工作方法。即:从小事入手,抓养成教育;从感情入手,抓后进生转化;从班风入手,抓学风建设。在他看来,后进生是教育的生命,也是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必然要求。为了加大转化力度,从学生座位安排到自习课的管理,从思想教育到无偿的补习,从批改作业到操行评定,对后进学生格外关注,让后进生体会到希望与信心。通过目标指引,建立核心、舆论监督、荣誉鼓励等措施,在班级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良好班风。同行们誉称他为“治乱转差”的能手,那是因为把再“差”的学生交给他,家长放心,领导省心;再落后的班级经过他的“重塑”之后,毕业率、升学率都会“超标”。当时,一所民办中学曾以高薪请他“跳槽”,而他未动摇。他常常告戒自己的是:“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清贫,在义与利的面前,我只有选择前者的权力”。2001年,姚书元以其骄人的业绩被选调到市教育研究院,2002年当选全国科普委员会理事、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2003年被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物理实验》杂志聘为咨询专家,2004年又主编了全国统一使用教材《技术与设计Ⅱ》的教学参考书。作为一名年轻的高级教师、一位政协委员,他想到的依然是: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