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老师都感叹现在的孩子难教:裤子上故意挖个洞说这是时尚,学习还要看看有没有情绪,充沛的精力学不好英语但流行歌曲却朗朗上口……王蕴书认为:学生是一本本耐人寻味的书,一个个极富个性的生命。如何走进他们的世界,去了解他们、教育他们,王老师坚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话:“教育的全部技巧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一切生命的源泉。”高杨同学是一个自卑感极强的孩子,逆反心理强。王老师看到她学习似乎没有精神动力,就主动探求原因。在一次闲聊中她对王老师说:“爸爸、妈妈不喜欢我,因为我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优秀的成绩,甚至因为把好座位让给看不见黑板的同学,父母还动手打了我。”望着她委屈的泪眼,王老师心情也很沉重。当天放学时,王老师留了个作业,要求每个同学回家后与父母沟通,感觉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第二天班会上,学生们都谈了父母对自己的珍爱。王老师说:“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是很辛苦的,而我们有时又未必完全理解。为了这堂课,昨天与几个家长进行沟通,想看看你们究竟在父母心中的分量,接下来我要说几位家长的心声。李博的母亲说孩子是我一生的骄傲;邢龙的母亲说我愿为我的儿子做一切……”王老师稍微停了一下,“这份爱很沉重,我要读给大家听:我的女儿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可喜的成绩,每天看着她弱小的身躯走出家门,我都要站在平台张望,她似乎那样的渺小,但是她占据着我的全部心,我是那样爱我的女儿!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她就是高杨的母亲!”这时不知谁带头鼓起掌!再看高杨她已经泣不成声。这就是王老师用爱创造的奇迹。健康的心理源于健康的氛围,作为老师应时刻为学生创造让他们感悟人生、感悟亲情的机会,这也许是终身的教育。王老师特别重视后进生的教育。姜博同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他能做出一些让你哭笑不得的事:他能在桌布上画上战国七雄的地图,把白桌布系在头上扮做日本武士;在静静的课堂上,一则笑话,能引起他肆无忌惮的大笑;一张低分的卷子,能在你毫无准备下突然间号啕大哭起来,弄得你手足无措。每个孩子在老师这里哪怕只有1%的希望,但对于家庭来说,却是100%的希望。针对姜博的情况,王老师拜访家长让他们配合工作,成立了帮助小组,结合实际制订学习计划,姜博进步了。但一次班级发生丢钱事件,同学反映是姜博干的。王老师没有搜查书包,她对同学们说:“你拿走的是有价的钱,但丢弃的是无价的好品质,把钱还回去,你还是好孩子,老师期待你。”第二天,姜博向王老师承认了错误并希望为他保密。在王老师耐心、反复的工作中姜博同学进步了,最后他以高分考入省重点中学。2004年,班级里一个女孩在家与母亲发生冲突离家出走了,当女孩母亲泪流满面地来到王老师面前请求帮助时,王老师立即放下一切事情陪这位母亲找了两天两夜。第三天,当天蒙蒙亮的时候,在一家网吧找到了女孩,女孩看着王老师疲惫而憔悴的脸,流下了悔恨的泪,然而当她看到母亲时,不但没有后悔之意,反而表示坚决不回家。面对着互相对视的母女俩,王老师毅然地把女孩领回家。在王老师家,经过两个多月的细心照顾,关心帮助,女孩终于与母亲和好了。最后在中考中考上了市重点中学。现在,这个女孩一提起王老师总要亲切地称她为妈妈。王老师用爱在本职工作中默默耕耘着,她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在学校得到领导、老师的认可,在社会得到家长、学生的信任。她的事迹曾在第20个教师节《光荣的人民教师》一书中介绍,所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国家和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王老师把爱给与了她的学生们,同时也拥有了众多学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