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谧“陈政协”,这是哈市老百姓都信赖的名字,每到“两会”前夕,“陈政协”的电话就成了哈市最火暴的热线……有难事,快找“陈政协”——媒体如是说2004年2月,市政协十届二次全会即将召开,连续三届担任市政协委员的市结核病防治院卡介苗科主任陈其华在思考:今年该带哪些提案上会?怎样才能收集到更多的社情民意?于是她想到了媒体,在报社的支持下,把个人联系电话上公布于《哈尔滨日报》。记者称:政协委员开通热线。有事快找“陈政协”。从此便有了政协委员与市民交流的热线,便有了倍受市民关注和欢迎的“陈政协”。公布电话的第二天,从早4点到晚12点,她收到了近百个电话,有反映小区常年吃夜来水的,有反映冬天乘车难的,还有反映物业收费不合理、小区卫生环境脏乱差、噪声扰民的,还有的市民干脆直接找到陈其华的单位反映情况…… 那一年政协全会上,陈其华带来了58份提案,把百姓急需解决的问题都反映给了有关部门。到了2005年,十届三次全会上前夕,“陈政协”已从一个陈其华变成了由唐健春、付萍、张雅清等市政协委员所组成的群体。当“陈政协”热线再次开通,仅过2分钟,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唐健春委员就接听到来自于呼兰区关于农民土地问题的第一个电话……热线开通期间,四名委员排出时间表,分别守候着这条联系着市民与政协委员的热线……我们信任“陈政协”——百姓如是说2005年,“陈政协”通过热线了解到,我市一些居民委主任任职多年,离开工作岗位后出现了生活无法保障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根据在居民主任的岗位上工作的不同年限,离开岗位后有不同的生活补贴。为此,陈其华、唐健春、张彩娃联名在十届三次全会上提交了提案。市民政局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从2005年1月1日起依法解决。通过摸底、甄别、公示,南岗区政府以最快的速度落实。今年端午节,花园社区得到补贴的老居民委主任们高兴地为贫困户送去了她们亲手包的粽子。说起陈其华,光华街居民委的老主任谭秀芬感慨不已,例数她通过政协提案为小区居民办的好事。《一方居民,企盼早日结束夜来水生活》促使房产住宅局增设了电频和二次加压设备,小区136号2号楼从此结束了4年吃夜来水的历史;《莫令175户居民“望气”兴叹》引起政府重视,列入当年煤气工程的重点项目,使困扰小区8栋175户居民近一年的难题得到彻底解决;《为防恶性事故再度出现,哈16中家属楼后坡倾斜墙与废煤棚应尽快拆除》的提案在陈其华的多次“奔波”中得到落实,使这一危墙终于被拆除。道里区通达街至新阳路的一段人行道,2000年被一花坛圈占,往来行人被迫走在车水马龙的通达街上。为此,陈其华从2001年1月开始提出《早日还路于民》的提案,然而一年过去了,依然如故;2002年她提出《再次呼吁,占人行道花坛早日还路于民》的提案;2003年,她又一次提出《三度呼吁,挤占人行的花坛,从速还路于民》提案;2004年陈其华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再一次提出《还人行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提案。经过三年时间,四次提案,终于还了市民安全的人行道,周围的居民称这条路为“政协路”。作为一名老知识分子,陈其华目光敏锐,思维敏捷,思考成了她的习惯,关注社会成了她的责任。出差在外,她也没有忘记自己政协委员的身份和职责,看到成都市对于修车、洗车管理得井井有条,工作之余,她进行了走访调研。回来后,提交了一份《学成都,彻底根治我市占道修车顽症的建议》,并在十届三次全会中的市长对话会上,就这一问题与市长对话。10多年来,陈其华真诚为百姓办实事,深得百姓之心,百姓称她是“我们信任的、忠于职守、关心群众疾苦、热心为群众办好事的好委员”。我们支持“陈政协”——单位领导、政府工作人员如是说2004年2月,“陈政协”热线电话设在市结核病防治所,陈其华一个人应接不睱,市结核病防治所领导专门安排两名同志帮助她接听、记录电话内容。刘占忠所长说,我们为有陈其华这样关心社会、关注百姓的政协委员而感到骄傲,更有义务帮助她做好工作,为她提供时间、经费、人员等方面的支持。是的,对“陈政协”的支持,来自于市民、媒体和政府,来自于委员单位、家庭和全体政协委员。今年,“陈政协”热线电话开通后,群众反映的有些问题需要马上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例如入住某小区的2000多户居民,在春节将到来之即,却受到无水、无电的困扰,这时“陈政协”就直接连线12319——哈市建设系统服务热线指挥中心,由政府直接协调,使这一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陈政协”——12319,在“陈政协”热线开通期间也变成了热线。说到“陈政协”,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作为公务员,我们是为市民服务的,“陈政协”热线的开通又增加了一条政府与市民之间联系沟通的渠道,我们理所当然地要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去年,陈其华看到,由于街道绿化带内培土比绿化带边缘高出10公分,每逢降雨泥土被雨水冲溢至路面,使路面雨天泥浆遍地,晴天尘土飞扬。她一面为城市变美而高兴,一面为泥水弄脏了环境而惋惜。为此,她提交了《莫令绿化带培土污染我市环境》提案。市城管局的处长找到正在外面工作的陈其华,认真答复提案,同时城管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加高砌筑围挡,清除超高土等办法解决了这一问题。重视政协委员建议,认真对待委员提案,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这在政府许多部门已屡见不鲜。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陈政协”如是说许多看起来的“小事”,却是百姓心中的“大事”,生活在百姓中间的陈其华深谙百姓心理。所以,不管是深更半夜,还是刮风下雨,每有百姓找上门她从不推辞。她说,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当政协委员,就是要管闲事、管小事,就是要当好政府与百姓之间的桥梁。与“陈政协”们接触,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她们对百姓那份浓浓的感情。作为政协委员,“陈政协”们关注着社会的热点和百姓的难点问题,倾听着百姓的呼声,积极为百姓呐喊,从而成为百姓的“留言簿”和“传话筒”,向政府传言进谏。而做这一切时,她们是用“心”来听,用“心”来做。“政协委员”这个称呼,在“陈政协”眼里不只是荣誉,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2005年春节,人们在享受着节日的欢愉,可年逾花甲的陈其华和市胸科医院科主任付萍委员一起顶风冒雪,深入到问题现场,对来自于热线电话的情况进行调查。她们奔走于街头巷尾,每到一处,都会被闻讯赶来的老百姓团团围住……陈其华笑称自己是“布衣委员”——来自于民间,不带官衔,为百姓服务。她说当上政协委员的那天起,就与百姓捆在了一起,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13年来,陈其华眼观、耳听、腿跑、脑想,她用心直抒,用诚直谏,撰写提案300多份,被称为“提案大王”,连续两年获农工省委参政议政优秀提案奖和市政协优秀提案奖,并获2004年度市优秀政协委员称号。“陈政协”们也收获颇丰:唐健春获优秀提案奖和2003年度优秀政协委员称号,张雅清获优秀提案奖。两年来,“陈政协”热线记下的不仅是百姓的要求和愿望,更是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百姓的关爱,那是由相互理解与支持而形成的和谐社会的缩影。如今,“陈政协”已经成为政协联系市民的桥梁,成为一个让哈尔滨老百姓感到亲切的名字,成为哈尔滨市政协的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