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甘做拓荒牛的幺秀丽
 

  幺秀丽委员貌不出众,语不惊人,但在呼兰区却有口皆碑。“新上任的幺院长要盖新医务楼。”这个消息让人们大吃一惊!风雨飘摇了40多年呼兰红十字医院医疗楼终于露出了寿终正寝的征兆,年久失修、设施不全、面积狭小……它已经承载不起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任,也不能为群众提供一个起码的就医环境。幺秀丽认为医院要发展就必须有坚实的基础,她果断地提出了建新医疗楼的设想,并拿出了三条令人信服的措施。一个县医院的女院长要建一幢楼,幺秀丽付出了多少艰辛可想而知。她三番五次到城建部门苦口婆心地交涉,终于把医院的建设纳入了城区改造规划,因而争取到了部分资金和优惠政策。她又借助红十字医院与红十字会的渊源,跑省红十字会争取资助,南下深圳红十字会求援……她的真诚和坚韧赢得了各方面的认可和支持,深圳红十字会无偿援助了50万元建楼款。职工们从院长的身上看到了医院的发展前景,大家踊跃集资30多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就是这样,在常人不解和怀疑的目光中,红十字中心医院新医疗楼拔地而起。这是幺秀丽任院长点燃的第一把火。在“筑巢”成功的喜悦中,幺秀丽又开始策划如何“引凤”。老掉牙的医疗设备、落后的医疗技术,使得医院在市场大潮竞争中举步维艰。幺秀丽一改办院的旧思路,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明智地采取了内引外联的办法,用别人的资金办自己的事。幺秀丽又拿出了她的那股韧劲,到处奔波。她先后与北京凯视力电子公司、中国中医研究院、天津医科大学、西安医疗器械公司等达成合作协议,引进了150多万元的高科技医疗设备;并借助设备优势开办了多个专家门诊,各单位派出的专家全天在医院出诊。深圳红十字会也捐赠了50万元购置医疗器械,香港万志仁慈善基金会捐赠了一台救护车和40万元的医疗设备。把医院办成呼兰的一流医院是幺秀丽的心愿和追求,疲惫的她看着宽敞的诊室、齐全的设备,又把加强“软件”建设作为新的目标。她把增强医疗技术的权威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作为扩大医院影响的重点环节。她聘请了省内外一些著名的学科带头人,搞师徒传帮带;与一些医学权威建立固定的业务关系,请他们定期来医院解疑释惑、传道授业;先后送出8批40多名有前途的医护人员到省市大医院或医学院校进修深造。专业知识讲座、知识竞赛也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有80多医护人员达到了中高级职称。现在医院已拥有20多个临床医疗科室和医疗技术科室,结束了中医科为主,只能治疗常见病、不能做大手术的历史。“硬件”、“软件”固然不可缺,幺秀丽认为只有建立良好的“机制”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于是,改革的举措,规章和制度都出台了。在例行的定期考核中,几个混事的主儿没有合格,被调离诊室去了洗衣房;经过竞争,有技术、素质高的年轻医生也能走上领导岗位;一位医生经常跑到院外私自给人家看病,搞点小收入,在制度面前只能乖乖地下岗;一个科长有恃无恐,工作时间喝得醉熏熏的,结果被解除了职务……有人说幺秀丽“太硬”,她却说没有规矩怎么能成方圆,硬是对医院负责,对患者负责。其实,幺秀丽也有“软”的一面。她给医院定了一条原则:困难的患者先治病后收钱,不能见死不救。医院曾为47位身无分文的重病患者做过手术,为特困患者捐款3万多元,职工义务献血20多万毫升。农民李满堂患脑出血没有足够的钱治病,医院为他免去了1万多元的治疗费,还送他衣服和路费。多年来,医院还与省残联合作,为369名患者免费做了白内障手术,为780多名重病患者提供了免费接送服务。幺秀丽经常在村屯、公园、敬老院组织义诊活动,受益群众达17万人次,免收医疗费30多万元。幺秀丽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认可,多次获得上级的奖励,被评为“哈尔滨市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标兵”。但她还是勤勤恳恳,以拓荒牛的精神带领医院的职工向着更高的标准攀登。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