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淼有人说畜禽疫病防治研究是男人的事业,那是因为这项工作太艰苦、太具挑战性。可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却有一位出色的女干将——市政协委员马云燕。2006年一个冬日暖暖的下午,我如约请来了她。当马云燕委员静静地坐在对面与你轻声交流时,浓浓的亲和力扑面而来。虽然她已年过花甲,但从相貌举止到谈吐思维,无不充满活力。工作着是美丽的,忙碌中更觉充实。1969年东北农业大学兽医专业毕业,近40年来,马云燕委员一直在畜禽疫病防治研究岗位上默默地耕耘,无私地奉献。“回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她先后参加了马传贫血病理形态学和免疫机理研究、牛白血病病理形态学研究、畜禽疫病分子生物学研究、布鲁氏杆菌病单克隆抗体研究等等,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多项,编著多部学术专业论著,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图书奖,发表论文30余篇。1973年,刚刚走出学校大门的马云燕被分配到双城周家兽医站工作。当时她所在的兽医站要负责周边三个县乡的畜禽疫病防治正是这五年大量的基层实践工作锻炼了她的能力,丰富了她的经验,磨炼了她的意志。还记得第一次解剖家猪采取病理材料时,面对体形庞大的成年家猪,手拿解剖刀的马云燕由于紧张而无从下手。最后在老专家的鼓励下终于镇定精神,认真按照操作规程成功地独立完成了任务,这时的她已经浑身上下被汗水湿透。更令人难忘的是那奋战无数个日夜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拯救畜禽生命,挽救农民兄弟财产损失时的激动与自豪。1978年马云燕调到兽医研究所后,积极参加了马传贫血病理形态学和免疫机理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她的辛勤努力没有白白付出,保证了全室课题研究按期完成,为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机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她撰写的论文于1983年在国际马传贫学术研讨会上进行了交流。马传贫弱毒疫苗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该项成果至今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兽医防疫战线上取得骄人业绩的同时,作为哈尔滨市政协八、九、十届的老委员,马云燕还认真履行着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她十分注重收集来自寻常市民的意愿和呼声,并尽己所能通过政协信息、提案、会议发言等渠道来传送反映。2001年马云燕委员看到越来越多的大烟囱使刚下的白雪变成了黑雪,很是痛心,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了题为《加大对全市排烟的管理力度》的提案,为大烟囱的拆除和哈尔滨集中供热的实施。2004年,当听到很多市民反映集中供热野蛮施工,如墙洞没有堵好、地沟回填不实、乱接管道等现象时,她又提出提案呼吁有关部门加强管理,文明施工。今年,马云燕委员又发现集中供热野蛮施工现象时有发生,准备再次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这充分体现了一名老政协委员的认真与执著。1998年、2001年,马云燕委员分别荣获优秀提案奖;2003年在十届三次常委会上作了题为《加强畜禽疫病防疫体系建设》的发言;2005年与其他委员联名提出“关于大力扶持发展我市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的提案,被列为重点提案;同年被评为市政协优秀委员。近一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并不算短,但总感觉过得太快,因为在不骄不躁、平和温婉的马云燕委员身上,还有太多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亮点。究竟是什么能让她拥有如此的毅力与胸怀呢?始终微笑着的马云燕委员说,“为祖国的畜牧业发展尽心竭力,为哈尔滨的发展建言献策,使我能平和而认真地去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每一件事,并尽力多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