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记市政协委员张连喜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有什么能超越人的生命重要呢? 如今医患关系需要用金钱来量化,似乎已成为见怪不怪的社会现象。张连喜委员穿越时空,在不同时代、不同国界展现着一代名医的风范,谱写着医患情深的感人篇章。他的经历,能否引起我们的思考呢? 一代名医张连喜高巍接触张连喜是在2005年7月,市政协医药卫生组到方正县支农义诊,连喜院长放下医院紧张工作,拿出整整二天时间,冒雨驱车前往方正县为医疗卫生组支农活动作前期踩点考察。很难忘他站在既没有医生也没有设备,连床都没几张的空旷的镇医院大楼里,神情凝重、语气低沉地说:“我们早该来呀!这样的条件全镇农民生了病找谁看、怎么治啊?农民要承受多少病痛之苦!”义诊中,他亲自为农民诊治,捐赠价值一万多元的药品和几千元现金做义诊活动经费,并承诺为当地长期免费培训医护人员,对到医院就诊确实困难的农民和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一律免费。这一举动震动了在场所有的人。他图名么?黑龙江北方股骨头坏死研究院早已闻名遐迩,张连喜的精湛医术更是名声远播。为利么?分文不取何利之有?带着这些问题,我走进了张连喜刚刚落成的科研大楼。他用真诚和仁爱继承着医德师风,用智慧和勤奋发展着中医事业。张连喜14岁那年不慎摔伤腿骨,在四处求医时,寻到隐居哈尔滨多年的张作霖手下的名将、后出家为僧的峨嵋山高僧、骨伤圣手王临之大师。大师见张连喜天资聪颖、秉性善良,虽年少却大志怀胸,加之张连喜以对大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立志学医治病救人的笃诚之心感动了大师,便破例收他为掌门弟子。从此,师徒俩形影不离,开始了一教一学的从医生涯。光阴似箭,一晃十年过去了,张连喜每日勤修苦读,随师行医送药,治病救苦,尽承其悬壶积德的医风。大师去世后,为了继承恩师“生有功于民,死留得于世”的嘱托,张连喜独自开始了义务行医的历程。三年间,他几乎走遍了哈尔滨的大街小巷,救治了几千位骨伤病人,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久,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患者的需求,省市科委、卫生部门给予张连喜极大的关注,全力支持他创办了骨科中医诊所。从此他如鱼得水,尽展才华。他在治疗多种骨科病人时,发现股骨头坏死的病例较多,而且被称为“不死的癌症”。他便将恩师传承下来的医术、在中医药大学学习的中医理论与他的临床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不知用了多少无眠之夜、耗费了多少心血,研制出了《血通生骨丸》、《骨康灵丸》、《连喜灵芝膏》等治疗骨坏死的系列药品,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疗效。秦泽娟子,是一位日本战后遗孤。13岁时,得了严重的类风湿,浑身疼痛无法站立,多年来一直四肢着地爬行。找到失散的亲人后,曾多次回日本治病,可走遍东京、大阪,还是照样爬了回来。1989年冬,她慕名来到张连喜诊所,经过9个月的全面治疗,她竟奇迹般地站了起来。重新获得健康的秦泽娟子已定居日本,每逢春节,张连喜都能收到一份来自富士山下的祝福,字里行间饱含着重塑生命的感激之情。数以千计的病例肯定了他的成功。张连喜及时总结经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他撰写的《中医中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被省、市科委评审为科研成果和科技进步奖。他先后编著了《中国北方股骨头坏死病学》、《股骨头坏死影像诊断学》等6部著作,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举办学术会议6次。提起成就,连喜院长笑着说:“我最欣慰的就是自己为中国人争了光,把祖国的医学瑰宝推向了世界”。1997年6月8日,张连喜在美国纽约举行的国际传统医学学术大会上,他宣读的论文和他展示的自己研制的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系列药品,引起了轰动。经过国际医学专家联评,张连喜荣获杰出论文奖和药产品金质奖两项大奖。次年,又再次被邀请赴会,这一次他获得了美国传统医学会授予的“特殊人才”称号,并给予他自由进出美国的优惠待遇。张连喜的医术被国际友人广为推崇,许多美国、日本、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病患慕名而来。美国华盛顿的包怀仁先生,患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多年,功能严重受限。2001年,张连喜到美国出席国际传统医学学术会议期间,包先生慕名前来求诊。经过7个月的治疗,他不仅告别了双拐,而且还精神抖擞地重返商场。他激动地对张院长说:“我由于身体不好,7个公司的生意都受到了影响,这次你治好了我的病,我的生意会越来越好,你是我的大恩人!”每逢中秋,张连喜都要放弃休假,到外侨疗养院进行义诊,使身在异国他乡的孤寡老人深为感动。为了彻底攻克顽疾,解救更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张连喜加快了脚步,他的事业实现了新一轮跨越。如今张连喜的诊所已发展成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科研机构——黑龙江北方股骨头坏死研究院。研究院把临床医疗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火炬计划”、“北药开发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等药物研究和临床研究课题。为了深入摸清股骨头坏死病的发病原因,他们多次深入到工厂、农村、林区和矿区调查研究,形成了极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四届合法治疗股骨头坏死4500例临床研究》、《股骨头坏死的微循环研究》等报告都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由于研究院在骨坏死的研究方面成果显著,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分会在这里设立了“全国股骨头坏死人才学术委员会”,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鉴定他们是“高新技术企业”,省中医局还在这里设立“黑龙江北方股骨头坏死专科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培养着杏林新秀。同时,研究院受有关部门委托,还承担了骨伤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工作。张连喜本人也被评选为中国人才研究会骨伤人才分会常务理事、全国股骨头坏死人才学会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成为学科带头人,还被授予“中国骨伤杰出人才”和“跨世纪骨伤优秀人才”。金钱与荣誉,早已成为人们成功的标志,而张连喜却把救治病患、奉献爱心视为自己真正的成就。“只要是我的病人,有钱没钱我都要为他治病”这是张连喜常说的一句话。1998年夏天,正是抗洪期间,呼兰县康金镇一位姓宋的农民,患了股骨头坏死症,为了治好病,跑了十几家医院,把家里种地的车马都卖了。来张连喜诊所时,家里已没有可卖的东西,只好借高利贷看病。张连喜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为他治病,不但分文没收,还送给他返程路费,为他们解决燃眉之需。这位患者感动地流着泪说:“张大夫,俺做梦也没想到,俺一个乡下农民还能遇上你这么好心肠的大夫,这可让俺怎么报答呀?”望着这位农民,张连喜想:还有许多这样经济困难的病人怎样救助呢。于是他在医院制订并实行了“绿卡制”,凡老年人、军烈属、教师、儿童或生活贫困者,因患股骨头坏死在该院治疗的,均可享受优惠待遇。现持“绿卡”的病人已超过1000人,每年为他们减免医药费用都在6万元以上。肇源县的农民马玉英患有骨病,因家境贫寒无钱医治,便向该院发出求救信。张连喜接到信后,长途跋涉亲自上门诊治送药。为了解决更多经济困难患者的病痛,张连喜将体疗功法制做成光盘邮寄给他们……多年行医,张连喜始终保持着俭朴无奢的生活。但在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支援龙塔建设等为社会公益事业提供赞助的仪式上,人们总能见到他一掷千金的义举。张连喜多次荣获市级“抗洪抢险防病救灾工作先进个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等称号。又是春风摇得花满树的时节了,张连喜和他的研究院再次传来好消息。在市政府举办的“人民建议征集活动”中,他提出的多项有关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建议被评为“金点子”,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充分履行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被市政协评为2005年度优秀委员。在2006年2月9日,国家民政部的表彰大会上,黑龙江北方股骨头坏死研究院荣获了我省唯一的科研医疗单位"全国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省民政厅领导把沉甸甸的奖牌交道张院长手里时说:"你们获此殊荣,当之无愧!"。张连喜用爱心维护着“白衣天使”这个美好的称谓,用行动履行他“待人以诚、处事以德”行医为人的准则。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