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谧他,市劳动模范、哈尔滨第六中学高级教师——姜雪晨。敦厚、朴素、平凡,一个标准、朴实的北方男人。正因为其朴实,才令人敬慕;因为平凡,才更让人赞叹……辛勤耕耘桃李满园谁都知道,学生的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但绝对少不了引路者的汗水,姜雪晨就是这样的引路者。春天,他默默地播下种子,引导学生去锄草施肥,耕耘着希望,到秋高气爽的时候让学生去收获那丰盛的果实。1982年.姜雪晨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毕业生,来到哈尔滨第六中学任教,开始了他的化学教师生涯,从此成为引路者和育人者。“他讲课方式灵活,不拘泥书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转述抽象的知识,引导我们用这种思维方式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他重视概念,但并不是灌输,而是用我们所熟悉的方法逐步引导。对我们提出的问题,不论难易,都耐心而周密地给予解答;对于我们所犯的错误,他采取幽默但又是一针见血的方式给予指出,让人恍然大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充满乐趣。现在我在不知不觉中也在应用着这样的方法。”姜雪晨的学生,如今也当上了化学教师的李桂梅这样说。的确,高中的有机化学,是挺枯燥的一门学科,方程式、复杂的计算……让许多学生头痛。但是姜老师站在讲台上,就像一个高明的魔术师,以其灵便迅捷的技巧,演出变幻莫测、眩人眼目的戏法。他凭那灵活的教法,生动的表达,把深奥的理论生动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深入浅出、风趣幽默,使学生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物之感。姜雪晨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大胆推行开放性教学,探索着化学教学的最佳途径。正因为其独特的教学方法,所以他的化学课既是最安静的课堂,也是最喧闹的课堂,他让学生们感到,上化学课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让他们深深地爱上化学这门学科,深深地爱上教师这一职业。所以,他毕业的学生中,当老师的多,学化学的多……有一次,他到杭州出差,浙江大学化学系从大一到大四,居然都有他的学生。看着围坐在他身边的学生,姜雪晨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满足。人生总是要不断地变化,不断地超越。同样姜雪晨也希望自己的人生更富于挑战性,希望他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1996年,他从开始把目光转向化学奥赛,成为奥赛的指导教师,他的学生纷纷在省市竞赛中获奖。1997年他担任了黑龙江省参加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代表队的领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学生陈冲获全国中学化学奥赛国家级二等奖,省级特等奖第一名,被保送到清华大学。2000年他的学生吕健获全国中学生化学奥赛国家级三等奖,省级特等奖第一名,被保送到南开大学。这些年,姜雪晨送走了上千名毕业生,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有的已成为学术带头人,成为学校的校长,企业的管理者……看到学生们取得的骄人成绩,感受着做教师才会有的骄傲,这份幸福感是常人所感受不到的。从爱出发以爱为归宿爱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从1986年开始,姜雪晨当了17年的班主任,其中有7年是高三班主任。这些年里,关心学生成了他的责任,爱学生成了他的习惯。早来晚走,每天至少要有12个小时在学校,在他眼里,这些是每个班主任都应该做的,不值得一提。八九十年代,教师家访是家常便饭,姜老师熟知班级每一个同学家的门牌号,下班之后,周日休息,就是他的家访之时。他的学生有家住气象台的,有住建成厂的,甚至他还曾骑着自行车到亚沟的学生家中……而他的家、他的孩子却被他忽略了,虽然妻子理解他,儿子不怨他,但他今天想起这一切,仍然是满怀歉意。宽严有度是育人的艺术,姜雪晨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长环境,他不仅使学生们学到了知识,也学到了让人终身受益的做人道理。 “姜老师热情坦率,和蔼可亲,和姜老师在一起可以自由地探讨学习内外的所有问题”,学生这样评价他。的确,看似粗犷的姜雪晨却有一颗细腻的心,在他的为师生涯中,他更多地是以爱去感染、去教育学生。80年代末,一名男学生聪明伶俐、资质很好,但就是爱打架,并为此逃学,姜老师经常四处寻找,为了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他更多地是朋友式的谈心。在姜老师的关怀下,他顺利地度过高中阶段,考入哈尔滨船舶学院。作为班主任,姜雪晨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关注他们的成长。他对住校生关怀倍至,经常去宿舍查看,带生病的学生到家里吃饭;对于因父母离异等原因而逃学、缀学打工的学生更是费尽心思,他带着学生顶风冒雪地四处寻找,一次次把他们从打工的饭店、从网吧带回教室、带回家中。在姜老师的家,师母为他们端上来热呼呼的饭菜,准备好厚厚的棉衣……姜雪晨说,“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们思维活跃,对事物充满好奇,但同时容易冲动,也很敏感,有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也许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90年代,班级有两名男女同学接触过密,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他没有简单地找家长,粗暴地批评、指责,也没有给他们定性,更没有扩大影响,而是朋友一样地与他们交心,父母一样地劝说。由于姜老师的爱心和耐心,他们理智地度过了那段日子,一年后,两名学生全都如愿地考入理想的大学。如今已经成为夫妻的他们,说起学生时的那一段经历,言语间对姜老师充满感激之情。时至今日,毕业的学生们说起姜老师来,还会提起每年一次的野游,每每这时,他们都会忘记姜雪晨是他们的老师,还有乐翻天的新年联欢会。20多年后,它仍然是他们人生中最愉快的回忆,尤其是姜老师为全班同学买来的大蛋糕,那味道足以令他们回味一生……现在,姜雪晨又担负起学校政教主任一职。面对今天的高中生,姜老师的心中又多了一份忧虑,他说: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给予的爱太多,他们不懂得珍惜,太自我,甚至不懂得珍惜生命,尤其是单亲家庭的比例在逐年上升,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就更加复杂了。目前学生的思想教育太重要,因为人的品行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从教24年,姜雪晨5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多次获得区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称号;2005年获省育人先进工作者,全国化学奥赛优秀辅导员。今年又被评为市劳动模范。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爱心没有界限,作为政协委员,姜雪晨关爱的不仅仅是自己学校的学生,还有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怀。从1995年起,他除了带领多届学生到阿城立新乡、呼兰孟家中学、巴彦等地捐资助学外,还参与了市、区政协、市委统战部、市民盟组织的为水灾捐款、为残疾人捐款、为社会弱势群体捐款等活动。作为第六中学民盟支部的主委,他还组织了学校的支部成员捐助151中学和向阳中学的四名特困生顺利完成初中学业;去年他们又去看望兰西县第一中学同时考上大学的王彩凤三姐妹,他个人为她们捐助了2000元生活费,以解燃眉之急。姜雪晨是香坊区政协常委,连续三届任市政协委员, 10多年来,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履行着委员的职责,在繁忙的工作中,调整安排好时间,积极参加市、区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去年,他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视察后,面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中存在的问题,自己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经过认真思考,提出了《关于加强对农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监督管理的建议》提案,得到了政府的重视,该提案被评为2005年度市政协优秀提案。在姜雪晨的人生道路上,有他洒下的辛苦汗水,有他留下的耕耘足迹,有他栽种的千万棵桃李,有他寄予的无限希望。学生、校园、社会,构成他自己的人生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