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记市政协委员孙莹
 

  孙莹,市政协十一届委员,市妇女培训中心主任。获全国再就业先进工作者、全国家庭服务业先进工作者、省三八红旗手、市第31届劳动模范、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称号。用爱 心 铺路孙莹,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端庄而美丽,说起话来直言快语,笑起来的模样是那么明媚,一个完完全全的本色女人。作为女人,她了解女人,面对女人的困惑,她用心去感受,用爱带她们走出迷茫,用心血为她们铺就通向光明之路。妇女、儿童这两个词虽然总是连在一起,但做起工作来却远远不是一回事,孙莹就是在从事20多年儿少工作后转向做妇女工作。一晃6年过去了,现在的她可以称得上是妇女工作专家了。2001年4月,孙莹受组织委托,从市儿少中心来到了妇女培训中心。面对全新的领域,面对一系列困难,生就一副要强性格的她没有畏惧。8年知青生活,练就了她坚强的毅力和韧性,让她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干,就一定要干好!看到下岗妇女一次次上岗,再一次次下岗,这一过程影响的不仅仅是她们的家庭和收入,更重要的是打击了她们的自信,有的妇女就因此而一蹶不振。作为知识女性,她是以感性的目光发现问题,以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以务实的态度解决问题。面对这一现象,她意识到真正实现下岗再就业,必须先培训后就业,所以她把培训中心服务的主要对象定位到下岗失业人员。起步时真难啊!中心是差额拨款单位,只有10人是财政拨款,其余人员的工资和5427平方米的大楼,则要依靠自筹,压力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路是走出来的,孙莹坚信这一点。她以一颗善良的心,一份执著的爱和坚定的信念,开始了她栉风沐雨的创业历程。同年9月,她大胆地推出了下岗女工再就业小额贷款,带领职工开着小额贷款直通车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走进大中型国有企业就业安置中心。孙莹给找不到担保人,又急需资金的下岗妇女谭玲玲做了小额贷款担保。谭玲玲用贷来的5000元白手起家,如今她的烧饼店在辽河小区一带已经小有名气,她用创业收入购买了住房。下岗女工孙酉凤则用贷款办了小食杂店,就是靠着这个小店的收入,担负起她双胞胎儿子上大学的费用……在孙莹的带领下,中心的全部正式职工为14名下岗失业妇女做了小额贷款担保。最终中心为1300多人发放2200多万元贷款,到期收回率达100%。黄菊副总理来中心视察时,都惊诧于在这个非主流安置再就业单位,竟会把小额贷款做得这样有声有色。孙莹是一个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敢于创新的人,40多岁学习电脑应用,50多岁学习开汽车。到任后她又率先在妇联系统进行分配制度和人事聘用制度改革,教职工30%工资作为效益工资,30多个岗位面向社会招聘,将工资指标、经济指标、宣传指标、安全指标、荣誉指标纳入量化考核内容,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干事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中心领导,她积极协调,争取资金,办公楼增加了1000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她更注重人才培养,现在中心已经有6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培训质资证书,使中心的培训从简单培训到专业培训,从容易掌握的技能培训到国际劳工组织认证、推广的培训,中心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培训品牌。2004年3月8日,全国妇联第一家SYB创业培训基地在中心成立,举办SYB创业培训班43期,培训“小老板”1076人……10月创建了东北三省首家妇女就业型和创业型企业孵化基地——妇女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已有27户企业入驻。企业实现总产值1200万元,总缴税70万元。在孙莹的倡导和积极努力下,培训中心实现了妇女就业、妇女培训、妇女创业、家政服务中心四大特色品牌,创建了家政110计时服务队、月嫂服务队、病陪服务队、保姆服务队,固定家政服务员从原来的几百人到现在的2000人。今天,妇联的家政服务已经成为哈尔滨这一行业中的知名品牌,仅2006年就为中心创收110万元。从悬挂着“转变就业观念,激发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增强创业能力”标语的教室里,从社区、农村简陋的课堂上,走出的几万名经过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重新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培训,是妇女培训中心的四大品牌之一,也是孙莹最为关注的一项工作。营销、微机应用、财会、餐饮服务、保健按摩和康复护理、家政,还有投资少、见效快的家庭养殖、无水洗车、四川拌菜、手工编织等容易掌握的技能培训。在孙莹看来,能主动来参加的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都非常不容易,所以在培训中心的教室里不论是20、30人,还是只有一、两个学员,总是有老师在讲课……刘兆权夫妻下岗后,妻子最先走进了妇女培训中心学陪护。她从看体温表学起,直到熟练地掌握下胃管、吸痰、吸氧等一系列专业技能。走出校门很快就找到了工作,丈夫刘兆权随后也走进培训中心。吴都荣在后来的工作中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交口称赞,不仅仅是因为她娴熟的技术,还因为她以“不是亲人用似亲人”的态度地对待患者。职业道德也是培训中心的培训内容之一。张忠华老师说得好,科学求精,艺术求美,陪护讲求的是爱心。培训中心对陪护人员提出的要求是:用我们的爱心,换取病人的舒心,家属的放心。中心的许多学员有过被周围人误认为患者的女儿的经历,也不止一次地在被陪护者出院时,被另一位患者留下。甚至哈医大二院总护士长都把中心的学员请到家中陪护生病的母亲。回访记录上写着用户的评价:“没有想到你们的学员这么好”、“只有一句话,就是满意”……培训是手段,就业才是目的,在抓好培训的基础上,孙莹又把工作拓展到安置就业上。培训中心论硬件比不上劳动局等其他再就业安置中心,论地理位置,比不上抚顺街人才市场。但是,孙莹带着中心的职工,凭着心中的信念和爱的勇气创进了安置就业这个市场。每个带8字的日子,就是妇女培训中心的“逢八就业招聘大集”。由于场地的限制,只能每次大集以某一项为主,物业管理、商业服务、农民工、女性人才、营销管理等轮流专场招聘。既便如此,中心一楼大厅仍然是人头攒动,络绎不绝。每年“三、八”节,孙莹都亲自组织、举办全市性的现场招聘大会。所以培训中心可以底气十足地做出“不挑不拣,保证24小时实现就业”的承诺。中心一方面为上岗人员把关,另一方面又为用工企业把关,为双方负责。年轻的就业科长丁玉明说,现在中心与1000多户企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几百户是中心“逢八大集”的主要入户企业。8年来,培训中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91677人次。仅中心的市妇联家政110服务中心计时服务队、月嫂、陪护、保姆服务队等部门,就为“4050”人员创造了几千就业岗位。被授予国家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家庭服务业优秀培训机构、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市三十届劳模先进集体、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集体、优秀职业介绍机构等荣誉称号。副委员长彭珮云也曾为中心题词“抓培训、促就业、为哈尔滨妇女造福”。说到孙莹,就不能不说到妇女培训中心这个以女性为主的群体。她们在奉献中塑造了女性的完美形象,显示了中国女性的优秀本色。都说女人柔弱,而我在妇女培训中心看到的却是一群自尊、自信、团结、奋进的女人。她们执著地追求着,不懈地努力着,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帮助姐妹们走出困境,帮助姐妹们自立、自强。这群女人,相互感染,相互激励,整个团体迸发出一种惊人的力量,让人感动不已。而位于她们中心的孙莹,更有一种迷人魅力,格外地吸引人。把培训“下沉”,贴近百姓,走向社区、走向农村的办法,就来自于这些心思细腻的女人们。为了让下岗失业人员和家住农村的农民少花点车费、住宿费,少花一顿午餐费,她们宁愿吃苦受累,风里来,雨里去,进社区,下农村,免费把技术送到学员家门口,200多场培训,场场爆满。老百姓说,妇联就像娘家一样!几年来,在尚志、宾县、呼兰、阿城……在新乐、哈平、革新、通江等40余个社区都留下了她们的足迹,也留下了学员走向工作岗位的脚印…… “我们喜欢她”、“我们愿意跟她干”!这是发自内心的话语。在培训中心,有人说孙莹像大姐,有人说她像妈妈。的确,在她干练的风格的另一面,还有着十分的细腻的一面。她关心着每一位职工,职工有病了她管,安排治疗,倡议捐款;甚至中心培训的学员病了,她都会去探望;职工家里有困难她也管,职工有了思想问题,她亲自谈心。反过来,职工也从开始的有劲使不上,到现在有做不完的事,人人都有一种主动开展工作的冲动。职工说这是为中心负责,为孙主任负责,“我愿意这样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人格的魅力……如果说,妇女培训中心像一个大家庭的话,那么孙莹就是那位具有凝聚力的家长,这个家温馨、和睦、积极、向上,令人向往……当说到家庭和孩子,孙莹内心充满歉疚。至今,81岁的老母亲也弄不明白,“这么个小单位怎么会有那么多事儿”!其实,她做的每一件事都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无悔追求,表达了一名妇女干部的拳拳之心,用行动书写了爱的人生……

[关闭]
  主办:政协哈尔滨市委员会 制作:哈尔滨新闻网
  备案号:黑ICP备05009145号
  纪检监察电话:0451-8649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