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彤,古筝演奏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黑龙江省古筝专业委员会会长,张彤古筝艺术中心校长。多次在哈尔滨、西安等地举办个人独奏音乐会,曾应邀参加日本“世界博览会”、台湾“筝乐名家音乐会”、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演出,多次赴中国台湾、日本、韩国、俄罗斯等著名学府讲学。
筝和天下
--访市政协委员张彤
马淑艳
采访张彤之前就想到了“筝鸣天下”的主题,一是取“争鸣”之谐音,有争取之义,二是考虑张彤个人事业发展之恢弘。但张彤坚持用“筝和天下”。他说:筝,自古以来就有“仁智之器”的说法,正所谓“和谐之筝”,他希望古筝艺术能得到中国以及其他国家人们的喜爱,并找出最佳融合点来展现和谐世界异彩纷呈的音乐,服务于大众。
在问及张彤在古筝艺术上取得的成绩时,作为东北地区古筝艺术的青年领军人物,他谦虚地说:我不是哪个流派的传人,我只是个普通的古筝教师,我只是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古筝,喜欢古筝,让黑龙江的学生能够学好古筝。如果说一定要有个定位,我要做个古筝的传习者。
当深受家庭艺术熏陶的张彤在22岁举办首场独奏音乐会时,他也许只是痴迷琴瑟的“古筝新蕾”;但他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周延甲先生研究生毕业后,却放弃秦筝发源地——西安的良好发展环境,毅然回到没几人知道古筝是何物的家乡时,他已经是内心充满了激情和梦想的“青年拓荒者”。当2000年张彤古筝艺术中心成立,每年各地求教问道者数以百计,进而2006年、2007年、2008年几百架古筝齐鸣哈夏,一派“筝韵芳菲”盛景时,张彤已经成为龙江古筝艺术当之无愧的传道先锋。如同张彤所说,“哈尔滨要成为艺术之城,是需要些许勇气的,也需要一点闲逸。”张彤,就是在这一时刻从我们塞北名城哈尔滨走了出来,将古筝艺术托出水面,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件“包群声以作主,冠众乐而为师”的民族乐器真正的艺术内涵。近年来,张彤始终坚持发展壮大龙江的古筝队伍,大量培养古筝音乐人、古筝爱好者和古筝观众。张彤教授过的学生为数众多,不少学生在国家和省、市民族器乐比赛中频频获奖,“张彤师生古筝音乐会”成为哈尔滨音乐之城的靓丽风景。他也因在教学科研成果方面的特殊贡献获得“曾宪梓教师奖”,这是教育界颁发的数量较少而荣誉很高的一个奖项。
在谈到有关古筝与传统文化及世界文化和谐发展时,张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说,传统的筝曲犹如中国水墨画般的黑白浓淡,体现着中国文人独有的对天地万物的感受,但古筝音乐的欣赏者不应只限于进出于茶楼和那些独有中国传统音乐情节的人。古筝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古筝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弹筝人要接受新鲜事物,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与大众的审美相结合。
于是,他改变传统一对一的古筝授课方式,摸索出古筝集体课的教学体系,这样只用一两节课就可以影响一大群人,极大地促进了古筝艺术在我省的普及发展。在筝曲的创作上,他突破了学派和门类的限制,大量的融入现代元素,以努力继承和积极发展的态度创作了筝协奏曲《采风集》,使古筝乐曲奏响现代社会的音符。“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他认为,古筝在当代中国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社会越是和谐进步,“和谐”的古筝就会越容易融入其中。“让古筝走出国门,使其成为中国与世界交流的纽带”是张彤的理想。为此,他的脚步随着古筝韵律遍及海外,但无论是在中国台湾,还是在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他的第一课总是“古筝与中国传统文化”,第二课一定是“和谐社会”的“和谐筝”,再有就是一定要演奏《乌苏里船歌》介绍美丽富饶的黑龙江。他说这已成为在外讲课的固定模式。
在谈及未来的发展和人生价值时,张彤说,古筝给了我生命的底蕴,做政协委员让我切实感受着生命的责任。
2003年,张彤被推选为哈尔滨市第十届政协委员。他的视野由古筝艺术拓展到了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角落,他的爱心融入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繁忙的工作中,他调整安排时间,积极参加政协组织的视察调研活动,认真反映社情民意,从建议“在上海街两侧设立停车位”到“修缮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危墙”,从反映“保护曾在哈市设立的领事馆建筑”到“拆除松花江过江索道”,从呼吁“修改中央大街音乐雕塑”到“加强农民工子女音乐素养教育”,一件件提案、一条条信息,都涌动着他关注家乡发展、关心群众生活的拳拳之心。
就在采访快结束时,一个清秀的女孩闯进了张彤的办公室,她是陶思玉箫,张彤的学生。当年那个只有十几岁,为给父亲筹集医疗费而在街头“弹筝卖艺”闻名冰城的小女孩如今已是哈尔滨著名学府的大学生了。她讲述了一段有关张彤老师的往事。她说,张老师不仅是我学习上的老师,也是我家的恩人。在得知我在街头弹筝赚钱之后,张老师找到了我,把我带到了古筝学校,张老师和古筝学校的同学为我捐了很多钱,还一直免费让我学习古筝。张老师一直激励我自立自强,我现在生活得很好、很自信。小陶说在古筝学校,对一些前来学习的家境不富裕的学生,张老师始终都给予无微不至地关怀和帮助。爱心没有界限,无论是作为古筝教师,还是政协委员,张彤关爱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学生,还有对社会、对民生的关怀。2009年,张彤参加了市政协组织的农民工子女教育视察,在看到延兴小学农民工孩子认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深为感动的张彤当即提出要为延兴小学培养农民工子女古筝演奏队,随后他捐赠价值万元的古筝及配件,免费提供师资培训。他的爱心一次次得到了传递。
如今,张彤的名字已经成为一个品牌。而他亦如从前般单纯、固执和羞涩,正所谓“大音无声”吧,祝愿张彤在这个纷繁复杂的“e时代”,高扬筝乐之道,将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挥洒于和谐冰城。